算盘一打,马拉松有得赚
因气候适宜,空气湿度低,没有集中节假日,也是相对而言的旅游淡季,每年的4月、11月都是举办马拉松的黄金时段。11月2日至3日,全国范围内举行的各类路跑赛事超过30场。按照赛事规模计算,参赛跑者总人数约有40万人。
这样的数字,乍听会令圈外人咋舌,细究却在情理之中。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2023年,全国共举办699场路跑赛事,马拉松数量占到九成,参赛总人次近550万。
资深跑者宋海峰从2013年开始接触马拉松,截至今年,已参加过 119 场赛事。他算了一笔经济账:支出分为日常训练和赛事开销两大类,除去跑鞋、运动衣、智能手表等费用,一次异地参赛的交通、住宿、餐饮平均花费两千元,普通爱好者一年的投入很容易过万。
宋海峰表示,圈内有一定经验的跑者倾向于选择未参加过的赛事,感受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他觉得马拉松更像是一场盛大的“嘉年华”,承载的意义要远大于比赛本身。许多城市提供交通、景区门票优惠,还会举办签名会、品牌活动,吸引跑者及其家属参与。
马拉松经济一般被认为包含四个主体部分的收入来源:赛事本身的赞助商投资、报名费等收入,基于比赛所产生的主场馆租赁和酒店住宿等载体经济,出售赛事转播权所带来的媒体收入,以及外延出的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旅游消费。更直观地说,马拉松赛事形成了多层面、多角色的商业合作价值链。
展开剩余81%赛事搭台,经济唱戏。根据《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2023年,一线城市举办的大型路跑赛事办赛总收入平均值为2910.24万元。2023年合肥马拉松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市体育局副局长陆志勇向媒体透露,一场马拉松赛事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10左右。
2023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行业短报告。图源:头豹研究院
仓促“上马”,小风波频引争议
早在2011年,国内马拉松赛事还只有22场。2015年1月,中国田协宣布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当年的场次便增长到134场。在接下来几年,赛事数量则是出现井喷,2017年达到800多场。2019年,全国进行的各类路跑赛事多达1828场。
有人不解,马拉松比赛这么多,跑者的腿还“够用”吗?
业内撰稿人“六斤橘子”告诉记者,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总体上供大于求。但头部赛事过于火爆,甚至“一签难求”,赛事名额的矛盾才如此凸显。跟国际相比,我国的路跑赛事中马拉松并不少,但是在短距离赛事上还有较大差距。
马拉松热潮的另一面,是频繁引起的争议。
《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部分赛事出现车辆挡道、赛后发放物资不及时、终点线拦住冲线选手等事故。马拉松赛事组织者应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要有一整套一系列的处理方案,既包含快速处理机制,也要有赛后行之有效的申诉机制。
为何马拉松赛事总是暗流涌动,风波迭起?
青岛平头体育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戈在马拉松赛事筹备及运营领域深耕多年。他向记者解释,6 个多小时赛程,40 余公里赛道,数万名跑者,时间紧,任务重,马拉松的工作繁杂程度远超场地类赛事,需要几十个部门紧密配合,即便准备和推演再充分,都可能出现突发状况。任何一个齿轮出现细微差错,经过网络传播,就会被无限放大。
李戈直言,办赛很难有绝对的标准化流程,诸多事宜依赖工作人员的专业度与责任心。马拉松被按下暂停键的几年时间里,部分从业人员流失到其他行业,而近两年办赛数量激增,又对人才提出了很高要求。
此外,赛事涉及人员服务、安全保障、医疗配备等开支,口碑佳、影响力大的赛事背后,均有雄厚资金托底。而部分中小型马拉松则囿于资金限制,运营困难,资源整合乏力,拼凑出的临时团队难以招架赛事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11月3日,2024北京马拉松开跑,3万名选手踏上赛道。图源:北京马拉松官微
大小兼顾,“下半程”该怎么跑
记者在与多位业内人士的交谈中得知,马拉松曾历经过 “野蛮生长” 阶段。一方面,有些跑者在缺乏训练认知、体能储备的情况下,盲目投身马拉松赛道。另一方面,部分赛事因资源投入有限、组织经验匮乏,补给短缺、赛道标识不明、安保疏漏等乱象频出。
好在,当下大家的共识是形势已有明显好转:跑者安全和科学训练意识显著提升。优质赛事凭借精细组织、贴心服务、特色文化塑造品牌,朝着规范化方向迈进。
经历过迅猛扩张和跌宕起伏,未来,马拉松行业的下半程又该怎么跑?
今年7月,《中国田径协会路跑赛事起终点规范》出台,从路跑赛事起终点区域的规划、人员物资配备与管理、车辆管理、商业化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要求,并且明确了检查落实机制。
这两年,再次踏上赛道,宋海峰能明显感受到各个环节更加紧凑有序,曾经困扰马拉松赛事的种种乱象变少了。“以前,有人跑着跑着就把烟点上了,甚至还会突然窜出骑共享单车的人,如今,组委会一旦发现赛场不文明行为,大多会做禁赛处理。”
今年以来,赛事监管趋严,多地马拉松组委会开出罚单。11月21日,济南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处罚公告,12人因伪造、转让参赛号码、替跑等原因,被终身禁止参加组委会举办的各项赛事,并报请中国田协追加处罚。
“大家体感马拉松已经够多了,实际上,赛事数量还有增长空间。”李戈预测,今后赛事增长速度应该会大于参赛人员增长速度,大型赛事仍然“一签难求”,中小型赛事可能会存在招不到人的情况,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各地会使出浑身解数“卷”起来,提升参赛体验。
前述提到的撰稿人“六斤橘子”认为,县城举办马拉松或许出于政绩要求,这类赛事通常规模小,尤其是全程马拉松,报名人数往往都不够。再加上赛事资金来源相对单一、赞助商少、运营团队单薄,难以满足全马赛事的组织要求。考虑到当地的资源和承办能力,打造“小而美”的赛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效益。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注重短距离的轻量化赛事通过凸显自身特色,逐渐找到了吸引跑者的取胜之道。
前不久结束的江西鄱阳县珠湖乡的环湖欢乐跑中,接地气的比赛奖品成功“抢镜”。这场“村马”给出的奖品,大多是极具乡土气息的牛、羊、鱼等农副产品。类似的还有安徽怀宁半程马拉松,赛道周围遍布蓝莓园,田园风光给赛事增添了几分惬意。
正如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蔡勇所说,“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每一场赛事都有独一无二的‘气质’。路跑赛事的发展不该是千篇一律,而应是百花齐放。”
1 8 8-3 1 1 8-3 2 1 3
旅游康养景区,农村农业园区,场馆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市政园林绿化、矿山土壤环境等投资运营改造智能化升级!
免责声明:【生态体育】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生态体育及时更正删除!
发布于:河北省